三赢律说:有态度,有能力,有温度;赢诉讼,赢口碑,赢未来。共同关注青年律师成长!

河南16岁女生遭受校园霸凌事件的法律思考

 二维码 5
作者:张明湖 三赢律说来源:原创


原创 张明湖 三赢律说 2022-11-21 22:52 发表于海南

图片



目录 >>

01

A、事件概要

02

B、去年施行的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

03

C、甘肃省法院发布的关于校园霸凌一个典型案例

04

D、处理相关问题的建议


作者 | 张明湖 三赢律说





前言:昨日世界杯正式开幕,但比世界杯更吸引笔者关注的是网上一则河南某地“16岁女生遭校园霸凌”的新闻,尤其让人痛心的是,这样的事件并不鲜见,未成年人的世界似乎未必那么单纯……本期结合一个典型案例,做个普法,也聊聊该事件背后的一些法律问题。





图片

一、
事 件 概 要

近日,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文称,河南省鹤壁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一位16岁女生遭受校园霸凌,且施暴者与他人视频通话炫耀,从而引发广泛关注。鹤壁市山城区教育体育局微信公众号1119日凌晨发布《关于网传“鹤壁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发生校园欺凌”事件情况通报》,称公安机关接警后已于1112日依法受理调查;目前,涉案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相关报道披露的情形,令人十分气愤:施暴者在暴力实施过程中与他人视频通话进行炫耀分享,来维护自己校园大姐大的形象,还要求掌掴声音被视频对面听到。无论是施暴动机,还是施暴手段,都十分恶劣,无知无畏又无法无天。

该事件除了应当严惩施暴者外,学生、家长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更可悲的是这些孩子的无知,还叫嚣着“报警无用”……要知道,施暴者如果达到十六岁,即可入刑;即使主犯未达到刑法规定的犯罪年龄,其帮凶如果达到十六岁,仍可以逐一追究刑事责,这是没有争议的。当然,如果未达到轻伤程度,加上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,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调查取证后,如果在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前提下,附条件不起诉也是可能的;继续保持对该事件的关切吧!



图片

二、去年施行的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


校园霸凌事件往往具有隐蔽性、持续性的特点,难以发现也不容易介入;且往往团伙作案,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嬉笑打闹不同,达到了人身伤害、侮辱人格、侵犯财产、恶意排斥、网络诽谤或恶意传播隐私的程度;简单说,除了尚未成年外与黑社会团伙并无特别大的区别,暴力威胁、拉帮结伙磁强凌弱无所不用其极。所以也就难怪,为何会有不少声音呼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了,但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明确学校作为管理者的责任。

因此,教育部近年来连续采取多项举措,并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,也已经于202191日起正式施行。该规定包括了一般保护、专项保护、管理要求、保护机制、支持与监督、责任与处理等内容;尤其明确了学校在校园霸凌事件中的主体责任,同时强调,教职工应当关注可能处于弱势或者特殊地位的学生,发现学生存在被孤立、排挤等情形的应当及时干预。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,毫无疑问应当成为第一责任人。

然,在该规定已经施行一年多的情况下,仍连续出现多起恶劣的校园霸凌事件,说明要么就是对类似行为惩处的力度欠缺,要么就是普法宣传广度不够,未能让社会、家长、学校在此问题上形成多方合力,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。看来,一切还任重而道远~


图片

三、甘肃省法院发布的关于校园霸凌一个典型案例


分享一个案例,甘肃省法院发布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典型案例之二,宋某某(15岁)故意杀人案,起因就是校园内因琐事争吵,进而演化为约架,因对被害人张某某及其同伙的殴打辱骂怀恨在心而产生杀人动机,并最终酿成惨剧。
这是一起典型的因校园霸凌欺凌引发的严重暴力刑事犯罪,人民法院依法对宋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,充分体现了严惩校园暴力犯罪的决心和关护未成年人的精神,为维护校园及其周边安全发挥了积极的震摄作用。案件审理过程中,一、二审承办法官尽最大努力帮助未成年人被告人分析犯罪的原因,认清其行为的性质及社会危害性,因为校园霸凌而采取以暴制暴只会掉入犯罪的深渊。通过该案例,我们不仅应该深刻认识到校园霸凌事件绝无小事,如果没有能够适当介入并妥善处理,矛盾不断激化后会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后果;同时,也更应当认识到,在学校围绕校园霸凌问题进行专题普法宣讲,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,让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;只有集中全社会的力量,才能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。


四、处理相关问题的建议


上个月,海口某小学就发生过一起“五年级学生拿螺丝刀插入同学后背”的严重校园暴力事件,也曾引发了较大关注,但很遗憾的是这个事件最终以涉及未成年人隐私为由,还是被公关、被和谐掉了,甚至于新闻、报纸都无法查到事件后续的处理结果。要知道,未成年人保护法,是有对关于未成年人姓名、肖像等不宜公开的规定;而于这个暴力事件本身(人身伤害动机、处理结果等),何尝不是一次抓典型,做普法的机会?
撇开法律工作者的身份,笔者也是家长,就曾督促孩子所在的学校老师就这一事件给孩子们讲讲,同学间遇到矛盾应当如何解决?被欺负了应当如何保护自己?尤其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,作为家长的务必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,并随时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,无论是欺负别人还是被欺负的那一位……因为至少现在一切还为时不晚。对于孩子在学校遭受不公正待遇,家长一定要先冷静引导孩子把事情经过梳理清楚,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、价值观念,做错了要鼓励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并诚恳道歉;权益受到侵犯,或者遭受不公正待遇,家长更应当安抚孩子情绪,并主动跟老师、对方家长了解情况,帮助孩子化解矛盾。总之,说一千道一万,面对潜在的校园霸凌,纵使有再完备的法律法规也难以完全杜绝,而一旦发生伤害的可能就是孩子的一辈子!作为负责任的家长,请你不要指望做甩手掌柜——为了你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
崇尚正能量分享,关注青年律师成长;更多法学原创文章,以及笔者的其他原创诗词、杂文等,欢迎登录三赢律说青年律师学习交流及个人普法网站!或关注三赢律说公众号,感谢关注,欢迎转载!


声明: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,不能作为正式法律意见和建议,如果您有特定的问题,请与律师事务所联系咨询事宜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;也欢迎读者留言交流!



   作者近期文章推荐

更多法学原创文章,以及笔者的其他原创诗词、杂文等,欢迎登录三赢律说青年律师学习交流及个人普法网站:www.3YLS.com!或关注三赢律说公众号,感谢关注,欢迎转载!


图片